

9月27日,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济南开幕。作为大赛的重要配套活动,济南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成功举行。
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等高校院所的权威专家,以及国网智能、浪潮智能终端、优宝特、兰剑智能等龙头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机器人技术突破、场景开放、生态构建、人才引育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恳谈会上,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耿汝年系统推介了济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支持政策。目前,济南拥有机器人企业113家,核心产业规模达150亿元,占全省近50%,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全链条。近年来,济南先后获批3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9台(套)产品被认定为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业生态初具规模。
此外,为推动技术供需高效对接,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首次发布了首批应用场景“三张清单”。其中,“需求清单”涵盖87个场景机会,涉及制造、教育、医疗、农业等11个领域;“供给清单”汇集28家企业的技术方案;“匹配清单”已初步对接56组供需项目。这一机制有效破解“有技术无场景、有需求无供给”的瓶颈,为机器人企业提供精准市场入口,也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会议期间,“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山东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于德湖任产业学院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付宜利教授、山东大学李贻斌教授受聘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宋锐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曹政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贺升教授、中国科学院沈自所刘浩研究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赵永国研究员、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山东基地总经理周同金受聘为委员。据了解,该学院由山东建筑大学联合地方政府与头部企业共同建设,旨在打造融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协同平台。
在恳谈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先后发言,围绕人形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集成、产教融合等前沿方向提出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济南产业基础扎实、应用场景丰富、政策环境优越,具备打造区域机器人产业高地的综合优势。
机器人产业是济南建设工业强市、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抓手。据了解,济南将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以创新突破关键技术,以生态集聚企业集群,以资本赋能企业成长,以人才夯实发展根基,全力构建“有人才、有技术、有产品、有场景、有应用、有载体”的“六有”产业生态。
省市有关领导、驻济高校有关领导、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等参加活动。